【 内容 摘要】本文着重从 网络 新闻编辑实务的角度来论述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传者、受者的各自特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 目前 网络编辑现状的 分析 ,找到传受双方互动过程中的“良”与“不良”表现及成因,试图借此探索网络新闻编辑的一些基本 规律 和操作技巧。
【关键词】网络新闻编辑;受众多元需求;传受互动
从受众需求的角度 研究 网络编辑规律,意味着研究将集中在以下一些方面:“什么样的信息及服务是受众关心的?怎样提供这些信息与服务被证明是有效的?有没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标准可供 参考 ?网络新闻编辑应涉及和不应涉及的领域是哪些?涉及的深度、广度是怎样的?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所涉及的受众、传者(编辑)、传播技术、信息等诸要素之间是何种关系?如何在它们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本文将从“网络新闻内容建构”和“网络新闻形式呈现”两个维度来分析上述 问题 。
一、网络新闻编辑内容研究与传受心理互动机制的形成
(一)网络新闻内容选择上的媚俗化倾向
历史 短暂的网络新闻,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较传统媒体更明显的“媚俗化”倾向。轶闻趣事被网络媒体广泛地采用,更多的时候表现为过度滥用,网页中可见大量经过装扮的“娱乐绯闻”、“奇闻轶事”。
1.媚俗化成因:导致网络新闻内容选择上的媚俗化趋向有多方面的原因,它们是来自受众的“猎奇”心理、来自广告商的“ 经济 利益”驱动、来自网络传者的“迎合”心理(传者通过迎合受众来达到吸引广告商的目的,从而获利)。
1)来自受众的原因:受者作为个体,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理论 ,其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是其最原始的部分,与生俱来,包括以性冲动和侵犯冲动为主的本能冲动。本我由“唯乐原则”支配,追求享受。正是本我的“唯乐原则”因素导致受者心理有着接受媚俗化传播的欲望。①对受众心理分析表明:受众天生有一种接受“轶闻趣事”的心理趋向。正是受众的这一心理偏好,为媚俗化传播提供了前提。
2)来自广告商的原因:广告商受利益驱动 影响 ,需要更多的受众接受自己的广告,从而购买自己的商品。他们以“点击率的多少”来决定选择何种媒体,投放多少广告费。网站的受欢迎程度常常被当做投放广告的惟一评判标准。这就促使网站为了获取更多的眼球,而不得不调动所有的手段,走煽情化道路,从而导致网络传播整体上呈现媚俗化倾向。
3)来自传者的原因:作为传者的媒介为了获得生存 发展 的机会,不得不更多地考虑来自“受众”和“广告商”两个上帝的喜好。“根据美国作者的归类,延期付酬新闻(诸如公共事务、 社会 问题、经济事件、 教育 和健康)不仅遭到了即时付酬新闻(诸如漫画、腐败、事故、灾难、运动、娱乐、社会新闻和人情故事)的排挤,而且,正如这两类新闻的名称所反映出的,读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少。最终,新闻报道不得不装扮起来,从形式到风格都近似于故事叙述(新闻故事),事实和虚构之间的严格界限日趋消失了。”②媒介为了照顾最大多数的受众,必然会更多地顾及人们共同的爱好与兴趣,针对每个人的“本我”设定传播内容,这就进一步使文化消费表现出一种“类”的倾向——倾向软性的、温情的、奇异的内容。
2.媚俗化表现:国内的一些网站在新闻内容选择上不同程度表现出媚俗化倾向。笔者随意选取了国内两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搜狐网任意一天的新闻,在所选的50条新闻中,有43条包含有“色情、裸体、奸杀、施暴、奇案、绑架、红杏出墙、婚姻破裂、淫秽、外遇、亲密接触、性感、仇人”等“轶闻趣事”的元素,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
新闻媚俗化倾向,表现在标题制作方面,极尽煽情之能事,为了增加知名度、提升点击率,不惜用媚俗甚至是恶俗标题来“卖座”。“根据新近公布的网络新闻TP100排行榜显示,“藤原纪香的‘奶’谁能比?”一文以7367的点击数高居榜首。然而点进网页一看其实是一条极为普通的动态消息:日本某神奇文胸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做了一个调查报告,选出演艺界胸部线条最美的女星。”③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