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是一个旱灾频发的国家,干旱涉及广,持续时间长,其带来的在经济、工业、农业方面的影响很大,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对(略)性的综合研究,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和管理水平,缓解研究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略)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提出干旱承险脆弱性的定义,从定义出发确定旱情评价和干旱承险脆弱性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旱情评价模型和干旱承险脆弱性区划模型.
(略)险脆弱性区划评价包括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致灾因子的危险程度.危险的程度本文用旱情的等级大小来表示.因此首先对要对研究区的旱情进行综合评价,统计出旱灾频率.将集对分析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河南省旱情评价中,结合河南省的社会经济条件及水资源情况,综合考虑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略)经济干旱四种干旱的类型,提出了河南省旱情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的旱情评价模型.对旱情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合.其二是评(略)脆弱性,将旱情评价的结果进行频率统计应用于河南省承险脆弱性综合研究中,并结合河南省各地区自身脆弱性情况,提出了河南省承险...
Frequent drought always happens and lasts (omitted)r country, it severely restricted normal running of the society, affecting economic industry as well as(omitted)re a lot. For this reason, it is of great important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do comprehensive research(omitted)t bearing risks vulnerability. Through these works, meas(omitted)otect against drought would be designed; drought fighting ability and control level would (omitted) the inequality of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would be shorten t... 目录: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5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3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旱情评价指标体系和旱情评价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干旱承险脆弱性区划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22-2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创新点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5-30页 | ·自然地理 | 第25页 | ·自然环境状况 | 第25-26页 | ·气候条件及水资源情况 | 第26-27页 | ·旱灾频繁 | 第27-29页 | ·水利工程利用率低 | 第29-30页 | 3 旱情综合评价模型及在河南省的应用 | 第30-53页 | ·旱情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 第30-31页 | ·选取原则 | 第30-31页 |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1页 | ·旱情等级划分标准 | 第31-34页 | ·集对分析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 | 第34-36页 | ·集对分析的综合评价步骤 | 第36-43页 | ·联系度的确定 | 第36-38页 |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8-42页 | ·平均联系度的确定 | 第42-43页 | ·河南省旱情评价模型 | 第43-53页 | ·河南省指标体系建立 | 第43页 | ·旱情等级划分标准 | 第43-44页 | ·评价步骤 | 第44-51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4 干旱承险脆弱性等级区划及应用 | 第53-60页 | ·干旱承险脆弱性等级区划指标体系的选取 | 第53-55页 | ·干旱承险脆弱性指标区划的等级标准 | 第55页 | ·河南省干旱承险脆弱性等级区划 | 第55-58页 |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56页 | ·数据资料收集与整理 | 第56页 | ·指标标准确定 | 第56-58页 | ·区划结果 | 第58页 | ·区划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 抗旱减灾对策的研究 | 第60-68页 | ·总的抗旱思想及目标 | 第60页 | ·河南省抗旱减灾措施思路 | 第60-62页 | ·河南省抗旱减灾对策 | 第62-68页 | ·农业抗旱 | 第63-64页 | ·城市抗旱 | 第64-65页 | ·具体措施 | 第65-6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个人简历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