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赤潮是东海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建立准确的遥感赤潮提取算法是对其及时有效的监测,降低危害的重要前提.目前海洋赤潮的遥感提取算法主要是叶绿素浓度异常或直接的光谱(表观光(略)东海赤潮高发区水体光学性质复杂,受水体有色溶解有机(略)等的干扰,已有的赤潮光谱提取算法在该海域的应用往往失效.为有效提取该海域的赤潮,需要结合赤潮藻类粒径、生理特性等,从固有光学量入手对水体性质进行分析,以实现对该海域赤潮水体的有效提取.对于赤潮的防范和治理,人们不仅需要对其发生范围的有效监测,还更加关注有害赤潮类型的准(略),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较少展开.
固有光学量能够直接反映水体物质的生理生化特性,随水体物质的变化而表现出差异,在有效排除近岸水体物质干扰,实现赤潮水体与非赤潮水体的有效区分和赤潮藻种识别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本文从水体固有光学量入手,对东海的赤(略)体,以及甲藻和硅藻赤潮进行分析,建立适用于该海区的赤潮提取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为:
⒈论文首先利用2009年东海海域夏季和冬季两个大型调查航次实测数据,(略)区水体吸收和散射系数等固有光学要素在季节上和空间上的分布...
Harmful Algal Bloom (HAB)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asters in (omitted)hina Sea (EC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omitted)remote sensing algorithm of HAB extraction is the primary concern of timely and effective monitoring and pr(omitted)o minimize the harm. The Ocean Color remote sensing algorithms of HAB extractions now mainl(omitted)ate on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anormaly or spectral (Apparent Optical Properties) ext(omitted)gorithms. The seawater properties in the HAB highly occur area in ECS... 目录: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目次 | 第10-12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2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2 东海赤潮特征分析 | 第26-45页 | ·研究区域和数据 | 第26-36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6-29页 | ·数据和方法 | 第29-36页 | ·东海赤潮发生发展特征分析 | 第36-43页 | ·东海赤潮时空分布及发展趋势 | 第36-38页 | ·东海赤潮主要藻种特征 | 第38-41页 | ·东海赤潮发生发展的生化物理机制分析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3 东海环境水体与赤潮水体的固有光学性质分析 | 第45-76页 | ·东海环境水体固有光学性质 | 第45-67页 | ·东海环境水体吸收性质 | 第45-62页 | ·东海环境水体散射性质 | 第62-67页 | ·东海赤潮水体固有光学性质 | 第67-74页 | ·赤潮水体吸收性质 | 第67-71页 | ·赤潮水体散射性质 | 第71-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4 基于固有光学量的赤潮识别算法研究 | 第76-95页 | ·基于水体吸收系数的赤潮识别算法 | 第77-81页 | ·色素吸收比重法 | 第77-79页 | ·叶绿素比吸收系数法 | 第79-81页 | ·基于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的赤潮识别算法 | 第81-84页 | ·散射-吸收比值法 | 第81-82页 | ·后向散射比率法 | 第82-84页 | ·基于光谱高度法的赤潮卫星遥感识别算法 | 第84-91页 | ·综合赤潮卫星遥感识别算法 | 第91-94页 | ·小结 | 第94-95页 | 5 东海特征赤潮卫星遥感提取结果分析 | 第95-118页 | ·东海赤潮卫星遥感提取结果 | 第95-113页 | ·遥感提取效果评价 | 第113-115页 | ·赤潮误判分析 | 第115-117页 | ·小结 | 第117-11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18-121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18-119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19页 | ·展望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0页 | 作者简历 | 第130-131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