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调解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被誉为“东方奇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调解制度就开始在我国的司法史上跌宕起伏(略)这一制度进行了高度关注,对其褒贬不一.然而,近年来国家颁布了很多关于调解的政策,这些政策都表明调解是当下中国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方式.同时,放眼(略),法治发达国家对调解也非常重视,民众可以通过调解来认识自身的权利,从而达到参与司法过程、构建法治秩序的目的.调解也分为人民调解、(略),其中影响最大而且饱受诟病的是法院调解.鉴于此,本文力图通过法理学的角度对法院调解进行分析,明晰法院调解的法律价值体系构成,重构法院调解制度的原理,希望能为中国的法治进程添砖加瓦.内容上,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旨在明确选题缘由以及研究思路.第二章通过纵向分析我国历史上的调解制度,分析其对当下中国纠纷解决方式的影(略)年来国家和政府、最高院颁布的司法解释、政策性文件进行解读,指出当下中国法院调解当中的一些弊端,为法院调解作出定义;第三章和第四章,笔者主要是从法院调解所包含的法律价值进行分析,确定法院调解的灵魂所在(略)院调解制度的重构,让法院调解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In our country,Mediation,known as t(omitted)l miracle, has a long history andhas the tenacious vitality.Beginning from 1980s, mediation system beganups anddowns in our legal (omitted)diation was hot disscused by all coutry. However, in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 issued a lot about (omitted)ion policy, and (omitted)ies showed that mediation is important way to solve social disputes incontemporary China .Meanwhile, look arou(omitted)r world,we will find that therule of law of mediation in developed count... 目录: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选题的缘由 | 第7-8页 | ·法院调解研究文献综述 | 第8-9页 | ·地位研究 | 第8页 | ·制度设计研究 | 第8-9页 | ·研究方法、框架和创新点 | 第9-11页 | 第2章 法院调解制度概述 | 第11-23页 |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11-16页 |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我国古代调解制度考察 | 第11-12页 |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调解制度考察 | 第12-14页 | ·新中国成立以后调解制度考察 | 第14-16页 | ·法院调解制度的域外考察 | 第16-18页 | ·日本法院调解制度考察 | 第16-17页 | ·美国法院附设调解制度考察 | 第17-18页 | ·法院调解的涵义界定 | 第18-20页 | ·以法的现代性为视角对我国当下法院调解进行考察 | 第20-23页 | ·规范性不足 | 第20页 | ·稳定性不够 | 第20-21页 | ·理念性滞后 | 第21页 | ·法院调解的功能定位的错误 | 第21-23页 | 第3章 法院调解的法理学价值构成及平 衡 | 第23-34页 | ·法院调解的法理学价值构成 | 第23-33页 | ·自由价值 | 第23-25页 | ·秩序价值 | 第25-27页 | ·正义价值 | 第27-30页 | ·效率价值 | 第30-33页 | ·当事人纠纷解决的模式选择及法院调解价值构成之间的平衡 | 第33-34页 | 第4章 法院调解的制度重构 | 第34-43页 | ·法院调解的前提条件 | 第34-36页 | ·当事人自愿原则 | 第34-35页 | ·纠纷具有可调解性 | 第35-36页 | ·法院调解的制度构建 | 第36-43页 | ·调审分离原则 | 第36-37页 | ·调解人员中立原则 | 第37-39页 | ·调解不公开原则 | 第39-40页 | ·积极沟通原则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