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自此以后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全球化信息浪潮的背景下,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领域最重要的的改变之一.在大众文化蓬(略),中国的高等教育也由以前的精英教育时期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文化复调的这种共时态使得(略)与大(略)(略)诸多方面出现很多契合之处.
大学属于社会的一部分,毋庸置疑,大众审美文化已经对大学审美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大众文化视域来审视大学审美文化,可以看出,大众审美文化在两个方面影响着大学审美文化:一方面它对大学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趣味产生了一定的消解,另一方面它也为大学审美文化带来新的元素,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提升了大学审美文化理念、形式等.同时,大学所具有的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和大学审美文化高雅、理想、理性等特征,决定了大学审美文化对大众审美文化应有一种引领和承担作用.
大众文化所带来的(略)学审美文化有必要与时俱进,在新的形势下加以建构,但这种建构必须是一种基于传承的建构.大学审美文化的建构应从理念、价值和形式、载体两方面进行,树立和谐、多元的审美理念和...
In the late 1980s, China carried out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since then,(omitted)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culture has also prese(omitted)precedented prosper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global information tide, the rise of Chinese mas(omitted)becomes one of th(omitted)ortant changes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al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mass culture develops vigorously,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enters into the era of massification from the pre(omitted)od of elite educat... 目录: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 第7页 | ·研究的意义和角度 | 第7-8页 | ·研究的难点和方法 | 第8-11页 | 第2章 共时与契合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 第11-19页 | ·当代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 第11-13页 | ·大众文化兴起的背景 | 第11-12页 | ·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 | 第12-13页 |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 第13-15页 |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 | 第13-14页 |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 | 第14-15页 | ·共时态下文化及审美的契合 | 第15-19页 | ·文化上的契合 | 第15-17页 | ·审美上的契合 | 第17-19页 | 第3章 消解与提升 大众审美文化之于大学审美文化 | 第19-27页 | ·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 | 第19-21页 | ·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 第19页 | ·审美文化产品走向市场化 | 第19-20页 | ·大众审美文化的平面快餐化 | 第20-21页 | ·大众审美文化生产者取悦大众 | 第21页 | ·大众审美文化对大学审美文化的消解 | 第21-24页 | ·对大学审美意识的消解 | 第22页 | ·对大学审美理想的消解 | 第22-23页 | ·对大学审美趣味的消解 | 第23-24页 | ·大众审美文化对大学审美文化的提升 | 第24-27页 | 第4章 引领与承担 大学审美文化之于大众审美文化 | 第27-33页 | ·大学审美文化的定位 | 第27-28页 | ·大学审美文化本质定位 | 第27页 | ·大学审美文化特色定位 | 第27-28页 | ·大学审美文化教育定位 | 第28页 | ·大学审美文化的特征 | 第28-30页 | ·大学审美文化的高雅性 | 第28-29页 | ·大学审美文化的理想化 | 第29页 | ·大学审美文化的理性化 | 第29-30页 | ·引领与承担 大学审美文化之于大众审美文化 | 第30-33页 | 第5章 传承与建构 当代大众文化视域中的大学审美文化建构 | 第33-49页 | ·基于传承的建构 | 第33-35页 | ·文化的传承性 | 第33页 | ·大学审美文化的传承 | 第33-35页 | ·大学审美文化建构原则 | 第35-39页 | ·把握大学生青春特质 | 第35-36页 | ·凸显大学文化的人文精神 | 第36-37页 | ·坚持大学制度的开放创新 | 第37-38页 | ·注重审美文化建设整体推进 | 第38-39页 | ·大学审美文化理念与价值的建构 | 第39-42页 | ·理念的建构 | 第40-41页 | ·价值的建构 | 第41-42页 | ·大学审美文化载体与形式的建构 | 第42-49页 | ·课堂教学中的审美建构 | 第43-44页 | ·校园文化中的审美建构 | 第44-45页 | ·人际关系中的审美建构 | 第45-46页 | ·校园网络中的审美建构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注释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个人研究成果 | 第5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