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 工业 化”的方针之后,一个信息化的高潮正在我国掀起。从中央到地方,各行各业都十分重视信息化的工作,形势很好。推进信息化已经形成为一种从上到下的统一意志,对加快 中国 的 现代 化进程必将产生深刻和深远的 影响 。然而,仅有推进信息化的决心还不足以确保信息化的成功。由于信息化的事业包含着许许多多资金、技术密集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技术和管理 问题 ,成功地推进信息化,除了需要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之外,更需要强有力的、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从国际上发达国家和 发展 中国家推进信息化工作的经验来看,加强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是保证信息化的努力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化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一旦上了马就“没完没了”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有的系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升级;现有的业务流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造;新的 应用 系统需要不断地开发;数据和信息需要不断地维护和更新;人员也需要不断地培训和提高。所有这些,都需要不断地有人去做,不断地有人去管理,才有可能把与信息化有关的事情做好。因此,信息化的有效管理也是一个不断进行和发展的过程,需要根据 经济 、技术、 社会 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加以改进和调整。
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有人,有部门不断地 研究 变化了的环境,提出关于制定各项政策的建议;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可能方案;要有相应的部门来研究和制定信息化的长期、中期和短期发展战略和目标,提出相应的实施计划和项目建议;要根据信息化的进程提出相应的立法和法规的建议,促进立法部门进行研究和批准;要根据信息化的发展,提出并推动信息化的标准化工作,制定相应的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此外,还要监督、评估和管理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所有这些,如果不认真研究并加以落实,信息化的有效管理将难于实现;信息化的努力也有可能事倍功半,浪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资源。时间长了,失误多了,人们对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有可能产生怀疑,进而使信息化的目标无法实现。
据有关部门估计,“十五”计划期间,仅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将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投资,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是不可思议的。尤其是考虑到政府的信息化行为与 企业 的,特别是私人企业的信息化行为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花的是“公家”的钱,在决策上,在管理上,在采购上,都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严格而有效的管理,其后果将是很难预料的。
根据国外的经验和国内的实践,加强信息化的有效管理应该重点抓好政策、战略、法规、标准和培训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完善而配套的推进信息化的政策
政策的目的是要明确政府鼓励什么,支持什么,限制什么,从而建立一个有利于信息化推进的环境,同时确保国家利益得到保护,企业和个人有充裕的发展空间,既推进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也确保信息化的应用项目得以成功地顺利实施。
近年来,我国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加快信息化进程的政策,如加快我国微 电子 、软件及通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对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个地方也都有必要在中央的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或者制定执行中央和省的有关政策的细节、方案,或者制定符合地方情况的更进一步的政策。例如,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当前比较重要的有帮助我国信息产业提升竞争力的政策,鼓励风险投资的政策,扶持信息技术相关中、小企业的政策,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出口的政策,加快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力度的政策,鼓励互联网发展的政策,等等。在政府信息化方面,有非密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的政策,政府 网络 与互联网关系的政策,政府信息化中的技术政策和采购政策,政府信息化中的外资利用政策,私人企业在政府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政策,政府的信息安全政策等等。在推动社会信息化方面,需要有缩小数字鸿沟的政策,帮助西部地区加快信息化发展的政策。考虑到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未来的发展,适时制定促进电话网、数据通讯网、有线电视网和无线通讯网“四网合一”的政策,促进各个服务网络互联互通的政策,鼓励境内网址在国内注册域名和限制境内网址在境外注册域名的政策等都会对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总之,信息化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政策的指引,有必要组织人力进行研究,分清轻重缓急,逐项地予以落实。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对信息技术产业和应用的发展无疑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