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莆田高新区信息产业的现状,深入 分析 了 目前 存在的主要 问题 ,并提出了今后 发展 的对策。
关键词:高新区信息产业 发展 分析与对策
1. 电子 信息产业现状
莆田高新区经过几年的资源整合与开发建设,区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 计算 器、液晶显示器、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特色。截至目前,莆田高新区内共有电子信息及其配套 企业 88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类企业29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创产值43.02亿元,比增42.86%,电子信息类企业自营出口创汇8806万美元。
目前,莆田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中TN/STN-LD、电子计算器初步形成产业链条,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较为集聚,并具有一定规模、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功能可以实现互补。
1.1 TN/STN -LD产业链以新威电子、新盈液晶、德信电子、德荣电子、健威液晶、澳奇偏振片等6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主要产品包括IT玻璃、驱动集成模块、偏振片等原材料,也包括手机、传真机、可视电话、P3、等液晶显示市场成品。6家骨干LD企业总投资10亿元,共有1条IT玻璃生产线,9条TN/STN-LD生产线,06年产值18.6亿元(以整机计算)。其中德荣电子的IT玻璃年产量400万片,而高新区内各个生产企业年IT玻璃需求量为2000万片左右,目前自行解决总量的20%。高新区内目前年产TN-LD显示器9亿组,而生产计算器等产品需要的显示器为20亿组,基地内自产自用比例为45%,还需要新的LD产量来满足下游的生产要求。
1.2 电子计算器产业链以新威电子、德基电子、奇丰电子等企业为代表,共有33家企业主要生产计算器,总投资约5.4亿元,区内仅新威电子、德基电子2家电子企业日产计算器就可达110万台,区内计算器所占市场份额可占到了全球近7成以上,莆田高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计算器生产基地。
计算器产业链中主要包括:胶壳(ABS树脂注塑而成)、线路板、导电纸、电池、芯片、二极管、彩盒、LD等原料。
1.3 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以安特半导体、新世纪电子材料、南华电子、华达电子为骨干。主要产品有4英寸芯片、覆铜板、多层线路板、柔性印刷电路板、低频石英谐振器、钽电容、硅铝微丝引线等。安特4英寸芯片采用S工艺为省内领先技术水平,2006年年产70万片,产值3.6亿元;新世纪的纸基覆铜板、玻璃纤维覆铜板,可生产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单、双面覆铜板系列产品,其技术为省内空白。柔性线路板高新区内的生产企业主要有新威、德基两家,年产柔性印刷线路板的能力85万平方米;新威、德信、龙健、珍宝、振威等企业有专门的石英谐振器生产线,年总产量约12亿粒。区内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可以直接为本地TN/STN-LD与电子计算器等产业提供配套。
2. 目前存在问题
2.1 家族式企业占主导,缺乏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不高。
由于莆田高新区是在江口镇原有的电子企业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内的电子信息类企业多是从家庭作坊式、中小规模型家族企业慢慢发展而来。发展至今,虽然有许多企业已形成规模,但是在管理方式上,仍较多地侧向于家族式管理,这些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的重视程度和开发能力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使得其产品仍处于低端产品行列,缺乏品牌效应,产品的附加值也不高,在市场上缺乏有效的竞争实力。
2.2 企业 科技 创新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莆田高新区内现有电子信息及配套企业88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3家。虽然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值占高新区 工业 总产值的31%,但是,这些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是TN、STN、电脑外围设备等,其技术水平在同类产品中已经相对不具备绝对的技术优势。
2.3 用工结构趋低,用工紧张 影响 产业发展。
产品定位决定用工结构。莆田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以中低档消费类产品为主,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用工的结构主要以初、高中学历的员工为主,大中专学历以上的职位比例相对较少,而当前,随着 社会 的发展, 教育 水平也相继提升,大中专以上教育比例大幅提高,实际的教育结构与我区的用工结构不协调,造成企业招工难,用工紧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新落地项目的开工投产。据不完全统计,区内电子信息产业就业人数约达2.8万人次,目前还缺8000人。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