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秋季,笔者参加了国家行政学院组织的代表团赴美国哈佛大学培训考察,其中一个重要专题是“政府与 科技 进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资深教授们从美国政府与技术 发展 、信息技术对政府的 影响 、技术之作用与全球发展等方面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政府的影响。通过讲座、研讨、考察、阅读,获取了信息、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启示、看到了差距。现将专题考察情况简述如下。
一、美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1992年,克林顿在竞选美国总统时,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1993年9月克林顿政府拟定了“全国信息基础设施”( 英文 名称为NatinalInfratinInfrastru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ratinSuper-Highay)的方案。方案从未来全球 经济 发展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定义,为完善对民间 企业 的领导,政府所采取的行动、驾驭变革与建立伙伴关系、政府行动的原则和目标、美国的命运与信息基础设施紧密联系在一起等一系列概念、目标、原则及行动纲领。
NII计划的目标是用光缆和相应的软硬件设备以及 网络 体系把美国所有的政府机构、学校、公司、 医院 、图书馆等不同的机构及每个家庭都连接起来,建成一个全国性的 计算 机化的高速信息网络,通过它向全美国人迅速准确地提供各种信息。对于居民而言,可以在家中选择娱乐、储蓄和购物,可以享受保健服务,可以接受远程 教育 ,可以获得各种政府信息,可以以 电子 方式申请和接受政府福利,可以方便地与政府官员取得联系,可以获得充分的就业机会,等等;对于企业而言,制造商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获得全世界的订单,可以选择投资、生产项目,改善企业管理,获取最大的企业利润;对于政府而言,可以提高决策水平、工作效率,减少文书工作并改善服务;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 进步而言,无论是第一、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也无论是经济的增长,还是国家的安全,信息都是国家最主要的战略资源。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美国政府认为,所有的美国人都与建设这个先进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密切相关,它将有助于发动一场新的信息革命,通过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交往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美国人的才干,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保持它在世界竞争中的优势地位。1994年3月,美国副总统戈尔又提出了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展望,倡议建设世界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
对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步骤,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4年1月25日的《国情咨文》中对最低要求的解释是,争取在2000年以前“把全国的每一个教室、每一个诊所、每一个图书馆、每一个医院都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国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中期计划是到下个世纪初(2005年)使大部份美国家庭入网,实现多媒体普及化。最高要求是用15~20年的时间(2010~2015年)建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全国——最终是全世界的——电子通信网络,四通八达,将每个人都连在一起,并能提供想象出的通信服务”。为此,1996年10月克林顿总统又提出了“因特网 ”计划,将通信速度提高100至1000倍,以解决因特网过分拥挤的 问题 ,拓展和加快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为了确保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美国在组织领导、 法律 保障和资金投入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由戈尔副总统直接负责并成立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特别工作小组,建立了民间企业咨询委员会,加强配置对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进度直接负责的联邦机构。美国众议院1994年6月通过了为信息高速公路排除障碍的法案。1996年2月克林顿总统批准了新的电信法案,这是美国推动信息社会和信息经济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美国政府根据克林顿总统的计划,制定了对信息高速公路投资的近期(2000年以前)、中期(2005年以前)预算政策。全部投资大约4000亿美元,其中政府的专项经费约占10%,其余将鼓励公司、企业在竞争中分摊,政府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目前 ,美国国会正在 研究 制定一个拨款法案,旨在保障信息技术的进步。自1993年以来,美国政府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上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美国的企业界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仅微软公司和麦考移动电话公司就投资90亿美元兴建一个由840颗卫星组成的庞大的通信网络,贝尔公司投资160亿美元准备建立光纤传输系统。现在美国工商业的1/3投资都在信息技术方面。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