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通信专业&ldqu;零距离&rdqu;上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己任,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论文联盟.Ll.基本能力和技能。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校企双向参与,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培养&ldqu;零适应期&rdqu; [1]人才,实现&ldqu;零距离&rdqu;上岗。如何实现&ldqu;零距离&rdqu;上岗,我们做了一些探索与研究。
一、以就业为导向,构建&ldqu;零距离&rdqu;上岗高职人才培养体系
所谓&ldqu;零距离&rdqu;上岗,主要指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具备企业技术骨干能力;学生毕业时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能在其所学专业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不用&ldqu;适应&rdqu;,就可直接顶岗工作。
(一)落实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为了保证高职计算机通信专业培养&ldqu;零距离&rdqu;上岗人才,从高职计算机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开始,我们深入研究如何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验实训模式等问题,保证&ldqu;零距离&rdqu;上岗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采用&ldqu;逆向设计法&rdqu; [2]设计高职计算机通信专业教学计划。首先依据计算机通信行业能力结构,汇总能力领域、能力单元、行动知识体系分析的表格,形成计算机通信行业能力体系;然后结合计算机通信行业能力分析,进行计算机通信职业能力分析,对计算机通信职业涉及的能力领域、组成的能力单元以及工作过程、环境要求、关键能力要求分析一一列出,作为专业课程开发的主要依据;再次在计算机通信专业单项职业能力、专业职业延展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将各单项职业能力和职业延展能力分析的结果合成,形成专业整体职业能力--学习结构框架。在学习结构框架形成后,请行业专家、专业专家和教育专家对整个结构的合理性进行评审,审定通过,继续进行专业课程开发的下一步工作。
在计算机通信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融合于整个教学环境中。计算机通信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如下图1:
图1 计算机通信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图
(二)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能力和素质形成所需的基本知识整合为&ldqu;层次化&rdqu;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的&ldqu;两课&rdqu;和英语贯彻始终,打好坚实的人文社科基础。高等数学、工程数学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技术课程,以启迪思维为主,内容涵盖面较大,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1.突出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软件应用类课程
软件应用类课程包括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网页制作、图像处理、工程制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该类课程以算法驱动、案例驱动为主,采取项目训练方式,集体讨论、相互引导、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
2.突出动手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
该类课程包括硬件技术基础、综合布线、计算机组网技术、宽带接入网等。该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验教学,学生必须自已完成一个实际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如装配一台微机、组建一个局域网、配置路由器、划分VLAN)。
3.突出专业知识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
该类课程包括数据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网、网络安全与管理、交换技术等,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4.突出行业特色和职业教育特色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