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信方案研究
1前言
自从1999年sn和qq的第一个版本问世以来,互联网通信应用快速发展,用户规模持续增长。3g牌照发放之前,互联网通信应用主要聚焦在固定互联网领域;3g牌照发放之后,随着无线网络带宽的增长、带宽资费的下调,互联网通信应用聚焦点逐步向移动互联网领域迁移,微博、米聊、微信等移动互联网通信应用更是一面世即得到广大用户的追捧和持续关注。
互联网企业一般以互联网通信为切入点,通过互联网通信应用工具迅速扩大用户规模,占领用户终端入口,并以此为基础向用户提供其它互联网应用(如社交、娱乐、云存储等),与电信运营商在增值业务领域展开正面竞争,对电信运营商造成重大威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互联网应用对运营商传统增值业务形成替代效应,例如手机qq对短信应用的替代;其次,电信运营商开发的互联网应用与互联网企业提供的应用相比,明显缺乏竞争力,例如bile arket的下载量为数亿次,而app stre下载量超过数十亿次,类似还包括像139邮箱与qq邮箱、139社区与开心网等。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激烈竞争,运营商应该如何切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如何将自身优势体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以向用户提供满意服务,值得探讨。本文尝试从移动互联网角度出发,分析中国移动在开展互联网融合通信方面的优势,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信技术方案。
2互联网通信应用特点分析
目前主流互联网通信应用工具包括手机qq/微信、米聊、skype、gtalk、faetie等。互联网通信应用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
通过分析,可发现互联网通信应用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移动化、ip化、多媒体化;
跨平台、跨运营商;
以应用商店为第一营销平台,依托社会关系快速发展用户;
注重用户体验。
虽然,目前在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中,运营商处于劣势,但运营商在开展互联网通信应用方面也存在优势:
(1)号码资源:运营商最核心的资产为号码,通过与手机地址簿紧耦合,运营商可引导终端用户使用其互联网融合通信业务。
(2)网络通道:运营商对于通道的把控能力优于互联网企业,可提供分等级、有qs保障的通道能力。
(3)通信质量:目前互联网通信的质量无法与运营商基于语音通道的通信质量相提并论,后者具有绝对优势。
(4)对通信业务的理解:对通信业务的深厚理解使运营商可以提供最好的通信业务。it产品主要聚焦在应用层,而运营商可以从端到端的角度设计和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务,这正是运营商最擅长的。
3融合通信设计思路
3.1 融合通信设计思路
自2011年2月美国kp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iddt;杜尔第一次提出&ldqu;sl&rdqu;概念[1]以来,由sial(社交)、lal(本地化)和bile(移动)整合而来的这六个字母随即风靡全球,被一致认为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从faebk到开心网、人人网等,代表社交的&ldqu;s&rdqu;已经无处不在;而&ldqu;l&rdqu;所代表的以lbs(latin based servie,地理位置服务)为基础的定位和签到也开始风靡,包括fursquare、街旁,以及社会化媒体所延伸而来的faebk plaes和人人报到等;&ldqu;&rdqu;则涵盖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同时,在&ldqu;sl&rdqu;之外,云计算技术已经改变整个it界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云计算在降低it建设成本的同时,还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
本文探讨的融合通信是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互联网通信应用,融合通信应符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并基于云计算技术提供跨终端、无缝切换、体验一致的服务。
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融合通信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通过用户的通信关系来掌控用户的社交关系;第二、发挥移动自身优势,整合现有通信手段,促使用户强化社交关系,并且能延伸社会关系;第三、在自身优势及吸取的互联网优秀基因的基础上,平滑向互联网延伸和渗透。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