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课程体系的开发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改革的核心。设计合理的、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知识和能力为核心,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动手能力培养的需要,采用多样的课程形式和课程整合,培养满足三个符合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
论文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结构
高职教育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专门教育,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带头人,必须研究经济、技术发展趋势,充分了解社会和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包括数量、品种、规格等客观要求。同时,高职院作为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特定的育人场所,还要明确教育对象的需求,以引导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专门建设人才。找准社会、企业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与高职教育之间的结合点,是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必要前提。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其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必须紧跟计算机应用技术高速发展的步伐,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要有较大的改革,改革的力度决定着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成效,课程体系和结构,将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因此,专业和课程体系改革对于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提升教学质量,保证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课程体系设计应满足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前提。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将直接影响专业教学改革的效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了专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对人才需求预测作了比较充分的分析,与用人单位共同寻求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能顺利地进入it领域相应岗位就业,从事小型应用系统开发、多媒体制作、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维护、一般网站的建设相关职业,具有一定综合素质,能够通过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自学成才等继续学习的渠道达到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在专业计划中设置,按照“岗位能力需求”、“岗位职责”、“能力模块要求”三位一体的模式,形成了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能力模块课程框架体系。
(一)基本职业能力需求
对应的岗位职责能熟练地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及相关软件;熟悉ad画图并具有一定的ad画图能力;有良好的平面设计功力,适用于公司产品及形象的推广宣传工作。能力模块要求则是:掌握熟练的信息技术认知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的办公软件/常用软件操作能力,熟练的autad能力,平面设计能力。
(二)小型应用系统开发能力需求
对应的岗位职责:熟悉++语言、delphi、vb等开发编程技术,并能在微软平台上编写中小型的应用程序。能进行软件编程、编代码、设计界面,会编写软件用户手册、使用手册、维护手册、测试方案及报告等文档。能力模块要求则是:熟悉计算机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掌握开发软件的步骤及工具。掌握开发软件的常用语言。
(三)多媒体设计的职业能力需求
对应的岗位职责:具有多媒体素材的采集能力,并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能与专业人员相配合完成设计思想。能力模块要求则是:掌握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在微机中的基本处理的能力,多媒体教学光盘的制作能力。
(四)满足网站工程、管理、设计、维护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对应的岗位职责:能进行计算机硬件的采购、安装、检测、维护。能进行企事业单位的网站设计、管理、维护工作,能进行网络工程的综合布线设计、路由器的设置,构建中、小型网络的方案.能力模块要求则是: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操作与维护、维修能力;掌握网络系统操作能力,网络系统资源管理能力,静、动态网页制作能力;掌握中、小型企业的网络设计能力,网络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能力。此模块可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定制。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