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媒及其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传媒的基础和发展现状,结合网络中的出现的新现象,对网络传媒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传媒网络发展趋势
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网络传媒逐渐走入了千家万户,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传媒虽然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人们对网络媒体有很多共识,主要是指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利用网络为载体,通过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来进行信息交流,满足大众的新闻信息及其他服务信息需求,其基本要素是:数字化、互联网、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与传统媒体相比,它具有快捷,灵活的特点。
一、网络的普及是网络传媒的基础
从1997年至今,是互联网在我国发展最快的阶段,特别是近两年,中国网民的人数增长较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NNI)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而截止 2010年10月30日,我国网民数达4.4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33.4%。在4.46亿的网民数量中,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 万,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98.1%。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 27.4%,半年增长7.7%,低于城镇网民相应增幅。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手机网民数量增速放缓在4.46亿网民中,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增幅为18.6%。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提升至11.7%。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的普及给网络传媒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而网民的众多需求也不断推动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
二、国内网络传媒的发展现状
在这样庞大数量的网民面前,网络传媒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各式各样的网络媒体从&ldqu;草根&rdqu;走向&ldqu;主流&rdqu;。以网络为依托的新闻网站、电子杂志、博客、播客等网络媒体发展迅猛,并以其诸多&ldqu;先天优势&rdqu;在多个方面以非线、互动式、无限链接等多种方式催生了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并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1998年5月的年会上正式提出&ldqu;第四媒体&rdqu;概念,从此意义上来讲,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新闻事业提供了新的契机。有实力的网站开始向门户网站迈进,在信息提供方面针对不同用户需求成立系列网站,并尝试刊登广告,以期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网络新闻业从无到有,从简单的相互模仿到独立创新,已经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新闻业路子。各种媒体已实现了电子化,广播电视业网上发展也正在做着努力,并取得一定成绩。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首先开通网络版,成为新闻上网的先行者。之后,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自己的网站,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自己的网站,以及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的上网,标志着中国新闻媒体的网络化进程迈向新的一步。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不同的是,网络媒体实现了媒体与受众、受众之间的多向、交互传播。通过博客、网络论坛、留言板、电子邮件、QQ和SN等传播工具,公众可以及时地获取信息并表达自己对于这些信息或话题的观点、态度。近年来,高考生假民族身份曝光、许霆案、宝马车撞人案、&ldqu;躲猫猫事件&rdqu;……诸多事件从网络上生成、扩大,并引起传统媒体报道,最终推动了事件的解决。近年来微博的出现,更加强化了网络媒体的个性化、网络效应、互动性和时效性特点,使每一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网络媒体中的记者,出现了&ldqu;草根记者&rdqu;这一名词,网络传媒也将朝着更快速,更个性,受众更广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网络传媒的发展
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使我国新闻媒体面对着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出现了诸多问题。网络媒体最大优势是速度快、时效性强,然而一些网络媒体由于过分追求时效性,动态消息所占比例过大,新闻往往都是&ldqu;点到为止&rdqu;,仅仅报道出来,很难全面深入地体现新闻事件的本质。如何突破这一困境,首先是要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做好深度报道。新闻事件、分析评述和背景资料是深度报道的主要内容,要求全面把握和解释新闻事件的过程和联系,这就需要大容量的载体。以网络为基础的多媒体新闻平台大大降低了存储成本,由数字化存储介质联接而成的网络其容量巨大,美国传播学者弗里登认为:&ldqu;超媒介比传统媒介的令人激动的优点是经常可以得到音频、视频、图表和文本信息,而网页之间的链接,比如链接一个新闻的相关新闻和其他信息则是超链接最根本的优点。&rdqu;大容量、灵活开放等特点,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网络媒体操作起深度报道来也独具优势,我们相信网络媒体深度报道的道路会更宽广。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