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团购自2010年在我国兴起以来就出现井喷式的迅猛发展,本文从消费者、厂商、团购网站、投资方、社会资源配置等角度分析了这一新生事物快速兴起的经济学原因。
【关键词】:网络团购 经济学
一、引言
团购即团体购物, 指的是通过某种方式将消费者联合起来,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与以往的传统团购不同,现在团购的主要方式是网络团购。网络团购是指单位或个体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交换平台与有相同购买意向的消费者联合起来,通过信息交换平台向供应商进行大宗商品订购的行为。近两年,网络团购由消费者自发团购模式衍生出商业团购,即第三方独立团购网站的模式。
国内第一批团购网站诞生于2010年1月,随后即出现井喷式的发展。据研究机构易观国际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自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我国团购网站数量达到3265家,每天以近10家的速度在增长。与此同时,团购网站的访问量及交易额也在飙升。据中国的一个团购搜索引擎团800估计,团购网站的交易额今年将超过人民币160亿元。
团购尤其是网络团购,如此快速地兴起的背后,必然有其经济学原因。本文按网络团购的参与方分五个方面分析其兴起的经济学原因。
二、团购的快速兴起:消费者角度
追求效用最大化。团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低价,商品价格降低无疑会带来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其中收入效应是指因商品价格降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提高,即相当于增加了消费者手中的货币数量,从而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替代效应指的是商品价格降低,而其替代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对其他替代品的需求。
降低交易成本。选择同样一种商品,暂且不论其价格上的差异,网络团购会比逛街节省很多时间与精力,降低了交易成本。从机会成本角度来看,等于增加了消费者的效用,从而增加对团购商品的购买。
三、团购的快速兴起:厂商角度
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在发布团购商品中的逐利行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解释。一是进行团购的商品往往具有较低的边际成本,即每多一个人消费商品或服务,厂商需付出的成本低于甚至远远低于这份消费的收入;二是团购商品或服务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即随着销售量的增加,成本在递减,利润率递增。三是通过团购厂商可以实行价格歧视,将消费者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其商品或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对这部分人索取正常价(较高价),另一部分是团购消费者,这部分人往往对其商品或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大,对这部分人索取团购价,这样比对所有消费者都索取一个价获得的利润更多。
广告效益。传统媒体广告成本不菲,且其效果好坏也不好估量,经常会有在广告方面的投入远远大于广告带来的效益,而网络团购,虽不以广告为主打,却能带来比传统媒体广告更好的效果。一是因为团购具有试用性质,能让消费者切身体验,不会被认作是虚假广告,可信度大大提升;二是浏览该团购信息的消费者即使最终没有参团,也对该商家的商品及服务有一定的了解,而这个消费者的数量远大于参团的消费者数量;三是团购消费者的口碑效应,一传十,十传百,也会带来更多的客源。
四、团购的快速兴起:团购网站角度
对资金流的掌控权。团购的方式是先付款到团购网站后,消费后才付款给商家。团购的期限往往在一个月以上,而消费者从支付团购到消费,会有一个短则几日长则一个多月的时间差,这期间团购网站对该部分资金有掌控权,从而为其带来更多利润。
较低的经营风险。团购网站的盈利模式为抽取佣金或者价差,是一种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中介,并不直接参与其消费和提供商品或服务过程,因此风险较低。即使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不满,商家承受的损失会多,而对团购网站则没有太大影响。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