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它是时代潮流的代表,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即时性、高效性的特征。网络文化以其绝对的优势迅速的吸引着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它的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对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但是网络环境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其中的信息对人们的影响有利又有弊,网络文化也就扮演着&ldqu;双刃剑&rdqu;的角色,如何取其利去其弊已经成为当前利用网络的关键问题。高校学生作为引领网络文化发展方向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网络文化有效的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网络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从广义角度来看,网络文化是指在网络背景下的人类文化,它是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拓展和表现:从狭义角度来说,网络文化是指以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体进行的生活、学习、娱乐等活动。网络文化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又包括精神层面的创造,从实质上来说,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中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形式的精神体现,是以网络物质为基础的精神创造。
和传统文化相比,网络文化具有许多不可代替的特征:1.开放性。网络信息的共享使网络文化突破了国界和种族的限制,美国人Jhn Perry Barl在《电脑网络空间独立宣言》中指出:&ldqu;我们正在创造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入的世界。不会由于种族、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或出生地的不同而产生任何特权或偏见。&rdqu;网络文化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使高校间的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实现了即时的沟通。马克思说:&ldqu;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rdqu;但是在现实社会中,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使人们的交流不在受地域的限制,而是通过网络传播把自身的认识拓展到全球。2.虚拟性。任何网络都是虚拟的。任何网民可以以任何身份进入网络,借助网络特有的语言‐‐各种文字符号,进行各种活动。双方没有面对面交谈时,一方不会知道另外一方的身份和地位。在网络空间中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流使人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3.交互性。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双向的信息交流的环境,使网络公民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也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这种信息交流的方式突破了单向信息交流的模式,表现出多方向、深层次的特征。
二、网络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带来的影响
网络共享给人们提供了无限的网络资源,学生借此可以查阅大量资料,独立解决疑难问题,既提高了学习效率拓展了知识面,又培养了自主探析、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平等性、可选择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情因素,能够使其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在网络环境下,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育人环境可以突破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中,以网络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工具,信息的广泛性和高效性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时,网络也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的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网络的无界限特征正好给三者提供了便利,使三方面教育紧密联系、融为一体。
但是网络是作为一种双刃剑的角色出现的,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这一点在当代高校学生的身上表现的非常明显。一方面,网络在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网络中信息复杂,各种暴力、色情、封建迷信的信息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网络的生态危机使学生们的道德水平直线下降,而且,受虚拟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正遭受威胁,有导致其冷漠态度的倾向。更加突出的是,当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后更愿意到网络中寻找安慰,以虚拟的生活态度看待现实问题,消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长此以往,必然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甚至使人格发生扭曲。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