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引领文化建设的主渠道
论文联盟.Ll.网络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部分。对于新时期的执政党来说,发展无疑仍是第要务。但进入网络化时代,离不开借助网络传播的力量来促进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抓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大要务。
网络造就&ldqu;第二人生&rdqu;
网络虚拟世界已成为当今时代的&ldqu;第二社会&rdqu;,而网络生活则成为网民的&ldqu;第二人生&rdqu;。如果说&ldqu;第人生&rdqu;是以个体生存为主导的生活模式的话,那么,交往则是个体的生存本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常常受到诸种条件的限制,其开放性受到约束,而网络生活是个以假设性集体为主的生活模式。在这个集体中,个人可以选择个性化主导,也可以选择附属于集体完成沟通。网络虚拟世界这个当今时代的&ldqu;第二社会&rdqu;,形成了没有地域性和时间差的环境,同时也减弱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在真实的&ldqu;第人生&rdqu;中,人们因为血缘姻亲保持私密的交往,将家庭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交往单位,而网络则提供了
种全新的社会基础,将个体的作用放到最大,以单个个体作为最小单位进行网络生活,从而鼓励个性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
风靡全球的网络游戏《第二人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通过键盘操作,玩家可以在&ldqu;第二人生&rdqu;里钻来钻去‐‐这是哈佛大学的一个模拟法庭,让学生们一起上课;这是Ⅲ的总部,求职面试和新产品发布都在这里举行;这是一个类似酒吧的场所,进去以后可以自己设计个形象,旁边有一个人可以和你聊天,这是真的人,在那里有一个代号;这是瑞典政府在&ldqu;第二人生&rdqu;里面设置的领事馆办事处;这个是韩国总统竞选时的形象……&ldqu;第二人生&rdqu;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模拟,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大量带有智力劳动特征的产品被制造并存贮起来。正因为如此,从来没有哪一种新生事物能像&ldqu;第二人生&rdqu;这样激发如此多类型、深层次的思考。
不光普通人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里津津乐道,现实社会中的专家、学者也纷纷参与其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背景、宗教信仰、文化偏好对&ldqu;第二人生&rdqu;做出完全不同的诠释,而这些诠释又都能自圆其说。社会学家则把它看作是社会发展史在虚拟社会的类型演变。存在于现实生活的虚拟世界,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尚无法预期,但却已经并且正在不断侵蚀&ldqu;现实&rdqu;这个概念。
虚拟与现实对接
网络在定阶段呈现出&ldqu;世外桃源&rdqu;的假象,人们认为在网络中能够逃离现实生活带来的压迫感,摆脱个体在社会中受到的影响。然而现实是,任何自由都是在定范围内受到限制的自由。随着网络实名制、网上言论管理等逐渐落实,网络越进步创造新的&ldqu;第二人生&rdqu;,越进步朝着与现实人生同质化的方向发展。
无疑,对网民们来说,类似于&ldqu;第二人生&rdqu;的虚拟社区已经与现实生活高度吻合,并且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它的意义如此重大,涉及生命、道德、生存、生活方式,也有可能改变人的生。
至此,笔者认为,虚拟社区对网民现实生活的影响应当引起特别注意。这类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虚拟社区以其不同于现实的特征,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认同变得相对简单,而旦与现实相关,人与人之间相处还是会遵守现实的明规则或潜规则。技术的发达并不能杜绝犯罪,相反,它同时催生着更&ldqu;发达&rdqu;的犯罪形式。技术在定程度上解决距离问题,但它&ldqu;遥控&rdqu;不了一切。更多的人际交往问题,是技术所无法解决的。
在网络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按照民主、平等和开放、自由原则而接近理想的生活。但是,网络这技术平台,也增加了人对&ldqu;线上&rdqu;的依赖。我们向往、沉迷于网络所提供的美好、自由自在的生活,但这种生活只有在虚拟社会中才能实现。在人类主体意识空前觉醒的时代,人们越是追求自己的主体性,就越是发现自己对物的依赖,人的社会关系和能力越来越物化,越来越成为非人即物的社会关系和能力。人的主体意识越强,就越是陷入主体性的困惑之中。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