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技巧
众所周知,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发展至今,计算机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随着制造工艺的改良。生存成本的下降,计算机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办公、娱乐等诸多方面不可或缺的产品。
然而光有硬件的发展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软件的配合与支持。软件中对硬件起直接作用的除了bis(basi input utput syste)设置程序再就是操作系统(perating syste)了。可以肯定的来说,操作系统的不断改良对于硬件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从最初的s-ds到后来的inds视窗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共历经了几次重大的变革,其间最深入人心的有inds 98、inds 2000、inds xp这3个操作系统。笔者在生活中碰见大多数的人对计算机只懂得使用而不懂得维护,使得计算机速度越用越慢,系统体积越用越大直至崩溃。因此以用户数最多的inds xp操作系统为例,谈谈怎样才能做好一个系统。
一、硬盘的分区
在一块硬盘上安装操作系统前,我们需要认真考虑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三者如何划分问题。
分区有:主分区(priary)、扩展分区(extended)和逻辑分区(lgial)之分。主分区能够激活,通常用来引导和安装系统。扩展分区本身并不能直接用来存放数据,逻辑分区是扩展分区进一步分割出来的。如果将扩展分区比作毛坯房,那么逻辑分区就是隔出来的一个个房间。通常我们会先在硬盘上划分一个主分区,就是我们常说的区,用于安装操作系统,然后将其他的空间全部作为扩展分区,并根据需要将扩展分区分成若干逻辑分区,即d、e、f等分区。分区文件系统又包括fat、fat32、ntfs等。
主分区是用来安装操作系统的,它的划分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系统日后的使用,所以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划分逻辑分区虽没有主分区那么讲究,但如果划分不合理的话也会对日后的使用造成一定的麻烦。好比一个房子的总面积固定,但隔的房间多了势必会照成每个房间的面子小,放一个餐桌显得空了,加一个沙发又不够,从而使得房屋面积使用率低。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在硬盘分区时一般考虑三个方面:
(一)分区的数量
无论多大的硬盘,只划分为3个分区:一个系统分区,仅仅用于安装操作系统和存放系统文件;一个系统备份/急救分区,用来存放系统备份以及硬盘急救软件;再一个综合资料分区,用于存放其他文件。有人会说我还想把我的资料归类,3个分区会不会少了点?其实一点也不少,原因将在后文中提到。
(二)分区的大小
一个相对纯净的inds xp系统大小约为1.2g左右,考虑到日后还要安装一些常用软件,系统体积会膨胀,以及预留空闲空间等问题,一般把系统分区(盘)大小定为8g‐10g为好。过大会造成硬盘空间的浪费,过小则会显得过于拥挤,从而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速度。但如果需要安装一些超大型软件就另当别论了。
再一个是备份/急救分区:该盘用于存放系统的备份文件如ghst镜像文件和一些在系统崩溃后在ds下运行的急救软件,比如ghst主程序、分区表修复软件diskgen、以及分区修复工具patitinagi等。高级用户也可以将计算机主板的bis升级程序和升级文件放到这里方便日后对主板的bis进行升级。由于ghst软件在制作系统备份过程中已将系统文件进行了一定的压缩,再加上修复软件一般占用空间不大,所以将该分区的大小划分为系统分区的50%‐60%便足够了。
最后一个就是综合资料分区(e盘):用于存放除系统文件和备份文件以外的所有文件。用户要是想把资料归类,完全可以在该分区下建立多个相应的文件夹来实现,后文中将有提到,而不必另外划分磁盘分区。
(三)文件系统的选用
常用的文件系统有fat、fat32、ntfs三种,大多数人在硬盘分区后就直接安装系统了,往往忽略掉了文件系统这个问题。虽然不影响使用,但选对了文件系统会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极大的保证。fat文件系统是用在早期的p上,现在基本不再使用我们就不做过多的阐述。今用使用最多的是fat32和ntfs这2个文件系统。考虑到本文以实用性为主而非理论性,笔者只谈两者之间对我们有用的主要差别: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