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收入增加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新兴零售业业态——超市的出现, 中国 城市消费者有更多可供选择的购买生鲜农副产品的场所。哪些因素会 影响 消费者选择购买场所的行为?在各大城市政府政策的积极推动下,迅速 发展 起来的超市有无可能逐渐取代农贸市场和个体摊贩,成为城市居民购买生鲜农副产品的主要场所呢?超市的迅速扩张,不断扩大生鲜农产品经营范围的做法,是否有助于我国加快实现零售末端 现代 化的速度,确保消费者可以获得价廉质优的生鲜农产品?未来的超市是否会成为带动千万家农户走向农业现代化的龙头 企业 呢?这些对于消费者、零售业者和政策制定者有着密切联系的 问题 ,至今在中国尚未有人做过富有说服力的实证 研究 。本文拟通过对超市的研究,北京市消费者购买蔬菜行为的调查,建立Lgit选择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定量 分析 ,来研究超市对生鲜农副产品销售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在何种的条件下才会选择超市购买生鲜农副产品。
关键词: 超市,生鲜农产品, 消费者购买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生鲜农副产品(以下简称“生鲜”)是中国消费者除粮食以外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产品流通体系由计划 经济 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传统的生鲜流通体系也逐渐向现代化转变。伴随着城市居民生鲜消费需要的变化,超市生鲜经营随之诞生并迅速发展,对集贸市场发起了挑战。
20世纪80年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继放开了由国家控制的生鲜价格和由国有体制占主导地位的流通体系以后,农贸市场成为中国城乡生鲜流通的主要渠道。但是农贸市场的经营主体是个体商贩,人员构成混杂,流动性大,质量监控管理难,安全责任可追溯性差,生鲜安全性的隐患很大。同时农贸市场的存在给城市的土地利用、发展规划、 交通 安全以及环境卫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此,2000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都相继制定有关政策,推动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革的进程。
生鲜同消费者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是购买频率最高的商品。在大城市消费者往往会把超市是否经营价廉物美的生鲜作为购物场所的首选条件。因此超市的“生鲜区”被称为超市经营的命脉,是”集客力”的重要来源(Alexandre, Ghin ≈ Herve Guyard /2000)。中国加入T后,跨国超市集团纷纷涌入,超市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为此,生鲜经营就将成为国内外超市争夺的重点。(Thase R.≈ Juli A /2002; 胡定寰和俞海峰/2003)。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随着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超市将逐步取代农贸市场成为城市居民购买生鲜主要场所(Dave D. eatherspn &Thas Reardn/2003)。在中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取得一定的成就以后,传统农贸市场的生鲜经营与消费需求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和加深,新兴的超市生鲜经营已初具规模。然而,超市是否能取代农贸市场成为中国城市生鲜零售的主渠道?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城市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生鲜呢?虽然,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解决城市规划,零售业现代化,食品安全,以及增强超市内部竞争力等问题,可是至今还没有人对它们进行比较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