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内容与措施》---会计论文发表
摘 要: 文中论述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内容与措施。
关键词: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对策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有关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不以盈利为第一任务,因此形成了重视公共服务的管理,不重视财务管理、经济管理的管理格局,尤其是内部会计控制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一)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多数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够,认为建立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与其他职能部门关系不大;对已经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力差,普遍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其执行的检查,同时更缺乏各部门的配合。
(二)内部控制体系够完善,业季流程不尽合理
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出纳兼任记账、出纳兼任档案保管、记账兼任复核等等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单位长期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授权审批的金额界限不明,影响财务控制的实际效果,并使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流程控制体系很不完善,有些经济事项没有明确的审批控制业务流程,或者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追加项目很多,弹性较大,且部门预算没有在单位按组织体系细化,影响了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
(三)内部会计控制实施环境较差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部分控制手段缺失。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严谨,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矛盾;有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陈旧,没有按照新财经规章制度及电算化条件改变而进行修改、补充;有的单位内部制度职责划分不清、奖惩标准不明确、制度与制度之间相互矛盾等,严重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
(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一方面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有些单位的原始票据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本来面目,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虚报冒领;有些单位不按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准确进行会计核算,存在“坐收坐支”、大额付现,收入不按国家规定管理,挪动、截留、转移资金、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等现象。另一方面缺乏事前财务管理,预算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对本单位资金缺乏统筹管理安排,经费使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了单位的长远发展。
(五)部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部分事业单位规模较小,业务简单、任务量小,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要求不高,甚至有些单位会计是由没有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人员临时兼任。这些低素质会计人员缺乏对违法违纪行为的辨别和拒绝能力,在执行会计制度、法规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特别是在部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失的条件下,更容易产生不应有的损失。
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目标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是指单位涉及会计事项的各项经济业务,其目的是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的一系列经济业务都必须按照既定的计划严格执行,防止单位内部可能出现的差错和舞弊行为发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具体包括货币资金、收入、债权债务、实物资产、工程项目、筹资、采购与付款、投资、担保等各个环节的会计控制。
(一)工程项目会计控制
规范工程项目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加强对项目招投标、承发包等关键环节的控制,推行项目会计委派制,防止工程项目中的经济犯罪行为发生。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