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本会计概念的产生与外延
要理解成本会计这一概念,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成本,在什么是成本这一问题上至今还没有公认统一的回答。在西方会计学中,成本一般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所付出的价值上的牺牲,较为具有代表型的比如美国会计学会(Aerian Aunting Assiatin,简称AAA)认为: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的牺牲,是一种代价,且可以用货币来衡量。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99条阐述了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简单点来说就是从事某种生产经营活动花费的本钱和货币。主要是来源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相关论述,马克思科学的分析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之后指出商品是由活劳动中的必要劳动的价值和物化劳动组成的。根据商品价值公式=+V+,在商品价值减去剩余价值之后的部分就是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即成本价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宏观与微观环境的改变,成本会计概念也产生了显著的变化,横向上广度不断增加,纵向上深度不断提高。一系列新的概念也随之产生,如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边际成本、无关成本等。单纯的资源上的消耗已经不能完整的概括成本的本质,成本被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成本会计核算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对企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二、成本会计的发展阶段
(一)早期成本会计阶段
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当时的成本会计仅限于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进行系统的汇集与计算,用来确定销售成本,因此也叫做记录型成本会计。1885年美国的亨利.梅特卡夫所著的《制造成本与工厂管理》被认为是成本会计学的第一本著作。此时期的成本概念还是狭隘的,主要是指产品成本。还没有与企业的管理工作相结合,无论是在宽度还是广度上都是非常限制的,成本会计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早期成本会计阶段末期,成本会计的发展逐步开始深化,1919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成本会计师联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成本会计师的团体。
(二)近代成本会计阶段
20世纪20年代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20多年被称为成本会计发展阶段中的近代成本会计阶段。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逐渐开始成为企业管理新的指导理论。成本会计开始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管理职能也开始逐渐成为成本会计的一大重要职能。人们开始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大型企业更是对近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型企业的产品数量与产品种类都促使成本会计工作必须适应其特点与要求,但是这个阶段的管理职能也只是初级的,局部的,层次比较低的,形成了管理成本会计的雏形。
(三)现代成本会计阶段
二战后,经济开始得到巨大的发展。成本会计的发展也进入崭新的阶段,成本会计的特点与要求由原来的事中控制、事后核算与报告转变为事前的预测与规划,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财务工作服务,更是为了企业管理与发展服务,这对成本会计有了更高的要求,成本会计必须以管理为中心。成本核算的范围扩大,不在局限于产品成本,深度加深,更加注重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促进作用。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作为主流贸易手段,也是商品贸易的新形式,成本会计也进入新时期‐电子商务成本会计。
三、关于成本会计的几点探讨与研究
(一)成本会计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随着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成本会计的相关理论也随之不断完备,自从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走向国外,但是在原有会计制度下的成本计量与核算方法大多都不被其他国家认可,造成了诸多经济矛盾与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社会,保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成本会计制度至关重要,也是必由之路。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与强劲的势头对成本会计实务工作也起到了巨大的冲击,成本控制的重心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成本理论研究不再是侧重成本核算的探索了,而是开始研究市场的需求,加快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各项成本活动的内容是相互配合,互相依存的一个整体。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