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Gegraphial Infratin Syste)的栅格数据模型是进行水文 分析 较常用的 方法 之一,它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非常利于构造分布式模型。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土壤和土地利用等因子密切相关。本文利用GIS栅格数据模型构建了流域累积土壤水分补给量的分布式模型,并 应用 于鄂尔多斯高原的考考赖沟流域。结果分析表明,模型能够合理地表达累积土壤水分补给量的空间变化 规律 。这对于我国半干旱山地丘陵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安排、植被生态建设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栅格数据模型 土壤水分 鄂尔多斯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水文模型是构建在数字高程模型(DE:Digital Elevatin del)基础之上的一种分布式水文模型,它以流域面上分散的水文参数和变量来描述流域水文时空变化的特性。利用GIS栅格数据模型进行地表水文特性的 研究 ,是国际上的热点研究领域。对此已有学者开发和建立了不同的算法和模型[1,2,6,8,13],同时也进行了相应的应用研究[7,14]。本文以鄂尔多斯高原的考考赖沟流域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研究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栅格系统的水流模型。然后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建立累积土壤水分补给量的准分布式模型,分析不同地形条件对土壤水分补给量分布的 影响 。模型的建立与实现对于研究不同地形条件下潜在生态恢复的可能性、水土资源的耦合以及土地资源潜力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1 模型的建立
1.1 累积土壤水分补给量模型 累积土壤水分补给量是指在降雨过程中能够为土壤所保持的部分,只有这一部分降雨能够为植被所潜在利用。它的空间分布不仅与土壤本身的物理属性有关,而且还与地形坡度、高度、土地利用类型与管理措施等密切相关。
累积土壤水分补给量模型采用GIS中栅格数据模型,把由1∶1万地形图得到的封闭流域数字化,利用GISArVie3.2,把它转成栅格文件,栅格大小为10×10。针对每个栅格,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建立累积土壤水分补给量的 计算 公式为:
式中:Si为第i栅格得到的累积土壤水分补给量();Pi为第i栅格得到的降雨量();Di为第i栅格的土壤渗漏损失()。其中,在降雨过程中水分的蒸发(Ei)忽略不记。Rin,i为周围栅格汇入为第i栅格的水分();Rut,i第i栅格总的水分损失()(不包括垂直方向水分的收支)。
由于研究区范围内沙层较厚,地形坡度相对较小,土壤水分以垂向运动为主。因此,各个栅格间侧向的壤中流可以忽略。栅格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地表的水流联系在一起。
1.2 径流模型 降水径流的计算采用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的曲线数字法(SS urve Nuber ethd)[12]。该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至今被各国广泛采用,许多水文模型,象REAS、SPUR、AGNPS等均采用了该法。它的应用尺度从0.25h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