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了以单片机为基础的交流接触器的智能控制方案和原理。把单片机的逻辑判断及通讯功能和交流接触器组合,可实现智能化控制。其功能主要表现在确保交流接触器吸合后,会自动执行低压直流吸持子程序,监测设备的过流、过压、欠压、三相不平衡及漏电情况,在过零检测的基础上,使触点分断时的火花能量最小。和上位机联网,可以组成简单DS系统。
关键词:交流接触器 智能控制 设计 应用
0 引 言
随着单片机性能价格比的大幅度提高,把 计算 机和微处理器技术应用于 工业 控制特别是增加低压电器智能化功能,具有较大的市场 经济 潜力。我们在交流接触器智能控制方案和具体实施中做了大量的 研究 和可行性 分析 ,开发了一种具有智能化功能的装置。把该装置和交流接触器相组合,就可以增加交流接触器的智能化功能。它具有设置简单、使用可靠、节能控制、在线更改设置和显示等功能。单片机在接到闭合或分断指令时,可以根据最佳分断、闭合相角轮流控制三个触点进行过零分断与闭合,减小了火花能量。利用它与中央控制计算机的双向通讯,可以形成局域控制 网络 和简单DS系统。它在工业、油田、煤矿、 农村 (灌溉系统)和城市等领域和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接触器智能化 内容 和工作原理
我国 目前 使用的接触器、断路器和保护器(例如热继电器)均为机械非智能型的。一般为交流吸合、交流吸持和随机分断,且线包电压有220V和380V之分。实验告诉我们,不论是220V还是380V的线包,只要加上不低于160V的直流电压,接触器均能可靠吸合,并且不会产生一、二次弹跳。此时,只要维持吸持电压不低于直流15V,就可以稳定地保持吸合状态。分断过程一旦发生,必然伴随有电弧产生。确定分断过程何时发生的唯一原则就是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使电弧总能量最小。对于单相电磁电路,触点合断的最佳时刻应该是主电路电流过零之时,而对于三相电磁电路来说,如果分断过程发生在某一相电流过零时刻,此时三相电弧的总能量应该为最小。轮流控制三个触点的过零分断,可以使它们有相同的使用寿命。
视控制对象和要求,本方案采用继电器或可控硅作为控制接触器线包通断的元件。在单片机的控制下,系统按设置要求运行并显示。整个电路构成简单,运行平稳。当启动过程结束,高压自行撤除,续流电路维持吸合状态。总体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
根据框图可以看出,接通电源以后,整流回路、稳压电源回路及单片机系统得电。相电流设置完成后,单片机就开始采样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启动回路和续流回路系统处于待机状态。单片机在对电源电压和相位的不断采样、比较、记录的同时,等待启动信号。如果得到信号,就会在不大于20s的时间内适时通过启动回路给线包加上一个相应的高电压,动触点在强激磁产生的吸力作用下,克服弹簧推力和惯性,迅速向静触点运动。单片机可以通过传感器判断触点的吸合情况并控制续流回路,及时提供合适的吸持电压。一旦发现电源电压小于释放电压,单片机立刻选择合适的相位,停止向线包供电,触点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显然在启动过程中,相电流会激增甚至超过设定值,电流激增的程度和激增持续的时间与电动机所带负荷有关。这可以根据部颁标准和行业要求,增加相关程序,就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的负荷情况甚至短路而自动选择相应的启动保护时间,使电动机可以带载启动。
2 单片机的选用和基本硬件的设计
为了安装与使用的方便,输入电压可以设计成自适应型的。传感器是在磁环或矽钢片上绕一个绕组并通过整流装置送入单片机。单片机通过传感器取样比较后,最终输出的是一个电平信号或某一频率的脉宽信号,用于驱动执行机构。而强电强磁的干扰往往使之产生误动作。为此,需要采取多项措施抗干扰,除了屏蔽、光电隔离等传统措施以外,还可以通过带通滤波和采样算法来抑制干扰。单片机分别选用美国trla公司的68H系列和irhip公司的PI系列单片机。trla公司的单片机在汽车上的应用非常普遍,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而irhip公司的PI系列单片机由于内部有A/D,其外围电路就相对简单了。由于这些单片机的内部资源比较丰富,采用分时动态扫描模式进行显示,其外部元件非常少,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使可靠性大大提高。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